迪蘭當場倒地失去意識,但鎮壓中的警隊仍繼續命令,直到志願醫護隊搶上前急救,慌亂的眾人才發現迪蘭已被打碎後腦、瞳孔放大。
今日對待房地產也不例外,只看到房子這個「東西」的使用價值,看不到房子交易本身的價值,所以會否定「投機炒房」的價值。三是有了投機買房、投資買房者的存在,房地產市場的流動性和交易量都大增,讓本來擔心買房後,萬一需要變現而難以出手的消費者不再擔心,因此敢大膽地買房。
在王總看來,完全用不著那樣無限上綱,鼓勵更多投機者買房不就行了?在他看來,中國的城市化空間還很大,民眾投資的途徑不多,加上一般人都喜歡買房子,所以,今後的需求只會更高,房價也會猛漲。儘管房子的形式在不斷演變,從茅草房、窯洞,到今天的別墅、公寓。但在地方政府干預下,不讓價格下滑,更有了「買房就是愛國」的宣傳口號而且就算房子作為投資品、投機品,其投資價值、投機價值最終也取決於是否好住、是否舒適、是否好看。如果不允許投機者和投資者透過跨期交易來優化不同時間的供需關係,房價反而會更加波動,未來住房的不確定性會很大。
例如,投機或其他市場交易本身就沒有產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當時,北京還沒發布限購政策。單張言不及義,未有敲中選民心聲。
我自己有一職業病,任區議員以來,最喜歡去不同區觀察其他議員的服務,把人家最好的服務帶回自己區。」「四年前空降勝出的公民起動區議員,只有早已脫離了公民起動的鄭其建,以獨立人士身分競選連任,其餘都放棄了再次參選。他的對手,就是99年開始擔任區議員至今的林玉珍,配合南區婦女會落戶,民主派這區得票越來越少,都是六四比——不過是建制派六成。叫得做民主派,也請大家以民主、公平的方式,處理這些位置的人選。
我的觀察是,大部分勝選者選舉工程根本未達水平,未洗晒全條屋村。只要浪潮一過,對方修復失地,何其容易,你把得票-10%就差不多。
組織工作更加慘澹經營,建制派有電話簿催票,我們仍停留於傳統認知動員模式,你能保證下屆有對等戰力與對手一戰嗎?2. 瞭解前任區議員服務第二個潛在風險,係心裏有光復社區的鴻圖大計,但連前任議員做過什麼,服務水平到那裏,也未有全盤掌握。請不要以為那些是建制派選民,很多民主派選民期望去你辦事處拎隻糭,唔係貪物質,而係為骨氣,正如你幫襯黃店唔會幫襯藍店一樣。大部分新當選的候選人,得票不過是50%上落而已。然後曾鈺成寫了一篇評論文章,叫做〈來如春夢 去似朝露〉,內文是這樣說的[註]:「在二○○三年區議會選舉裏勝出的公民起動成員,除了在灣仔區的三人之外,還有他們的召集人、在中西區觀龍選區擊敗葉國謙的何秀蘭。
其實最緊要邊學邊做,永遠無天書,亦無法一步學識所有嘢。4. 邊個內鬥邊個就係鬼最後,17個區的正副主席、1個立法會席位、117個選委,相信是不容易面對的分配難題。他們四人,以及沒有當選的另兩名公民起動的候選人,都有『空降』的共同特點:在選舉前,他們從沒有在選區裏工作過。范國威說,第一屆當選,必須以下屆選舉放甩對手為目標,這樣才叫真真正正光復社區。
但事實是,當選區議員具備選擇辦事處的最優先資格。所以我懇求所有當選的朋友,請你虛心到你對手的辦事處,清清楚楚記錄他有什麼服務,自己也要聆聽區內街坊,以往區議員搞開什麼活動,複製它,超越它。
今屆我們有陳堡明參選,我會評價他的質素已十分出眾,他也差距林玉珍182票,對手的根底畢竟太強了。『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露無覓處』,是不是『公民起動現象』的必然規律呢?」四年後的敗北,對民主運動傷害更大——灣仔區議會自07年遭建制大幅收復,截至今屆之前,民主派區議員只維持一人起、兩人止現狀,新當選的建制派,個個當打之年,若非今屆浪潮,單靠地區工作根本難以翻盤。
接續參選的梁國華跟我說過,對手只拿一個議題便勝出選舉,就是區議員不見人。人家當選議員,自有過人之處,一般街坊很現實:以往區議員有搞旅行、有平價影學生相,但原來新當選議員服務欠奉,自然心感不滿。謝票不嫌多,做事要有如履薄冰的心態,多番拜會區內領袖,廣結良緣,謹慎行事,才不至於招致官非,被政府借機打壓。過去民主派已經有過太多教訓,衷心呼籲各位當選議員,毋忘敗陣教訓,福兮禍所倚,緊記,緊記曾鈺成怎樣嘲諷民主派。我2007年第一次接觸區議會選舉,曾鈺成的嘲諷,我記到今日。)2003年,民主派區議會選舉大捷,那個年代一樣意氣風發,支聯會常委、沙田居民黎麗霞懸掛橫額「熱烈祝賀劉江華落選」,成為佳話。
因為幾十年的因,民意海嘯,也光復不了鴨脷洲邨。今天香港人展示全面光復區議會的聲勢,固然吐氣揚眉,但下一次選舉,選舉日翌日便開始了。
我這八年也是一路學習,虛心地問,勇於上government directory消費公務員,也很感激好多公務員答我問題,一定為街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覺得更嚴重的風險是,曾經見過有區議員當選後,大半年也未設立辦事處。
倒不如說南區鴨脷洲邨,可能大家未必知,95年,這裏曾經是前民主黨鄭家富擔任區議員的選區,可是後來,他選擇於新界東發展,改為參選大埔中心,區政幾年荒廢。拜訪過一些重視老人服務的辦事處,知道借輪椅的重要(謝淑珍,佢地有做埋抽血糖,我一路唔敢督街坊手指,反而就沒做了)
4. 邊個內鬥邊個就係鬼最後,17個區的正副主席、1個立法會席位、117個選委,相信是不容易面對的分配難題。今屆我們有陳堡明參選,我會評價他的質素已十分出眾,他也差距林玉珍182票,對手的根底畢竟太強了。過去民主派已經有過太多教訓,衷心呼籲各位當選議員,毋忘敗陣教訓,福兮禍所倚,緊記,緊記曾鈺成怎樣嘲諷民主派。叫得做民主派,也請大家以民主、公平的方式,處理這些位置的人選。
我也衷心希望各位,人選的誰是誰非,必然容易引來爭執,但在看到眼前位置同時,希望回想這些席位本是我們不配的,我們有這些位置,是選民托付給我們才配得的。所以我懇求所有當選的朋友,請你虛心到你對手的辦事處,清清楚楚記錄他有什麼服務,自己也要聆聽區內街坊,以往區議員搞開什麼活動,複製它,超越它。
接續參選的梁國華跟我說過,對手只拿一個議題便勝出選舉,就是區議員不見人。拜訪過一些重視老人服務的辦事處,知道借輪椅的重要(謝淑珍,佢地有做埋抽血糖,我一路唔敢督街坊手指,反而就沒做了)。
蔡澤鴻磨菜刀也是我所不能學識了,但搞下日文班還是可以的。人家當選議員,自有過人之處,一般街坊很現實:以往區議員有搞旅行、有平價影學生相,但原來新當選議員服務欠奉,自然心感不滿。
大部分新當選的候選人,得票不過是50%上落而已。」「四年前空降勝出的公民起動區議員,只有早已脫離了公民起動的鄭其建,以獨立人士身分競選連任,其餘都放棄了再次參選。倒不如說南區鴨脷洲邨,可能大家未必知,95年,這裏曾經是前民主黨鄭家富擔任區議員的選區,可是後來,他選擇於新界東發展,改為參選大埔中心,區政幾年荒廢。最好當然有地舖,樓上舖係次要。
我覺得更嚴重的風險是,曾經見過有區議員當選後,大半年也未設立辦事處。不過,我唔派,係因為我有自信其他服務街坊會更滿意,而不是曲高和寡,乜都唔做。
好多區議員做社區圖書館,我們覺得不夠針對,所以設立了專借旅遊書的計畫。文︰區諾軒(香港島立法會議員(2018-),南區區議員(2012-2019),城市大學專上學院兼任講師。
因為幾十年的因,民意海嘯,也光復不了鴨脷洲邨。」「在○三年忽然參選而憑『七一效應』勝出的區議員,如果本來就沒有打算長期在社區工作的,難免更容易感到意興闌珊了。